- 書籍資料
書名 |
鱷魚先生遊巴黎 |
文 |
彼得‧尼柯 |
圖 |
比內特‧施羅德 |
譯 |
高明美 |
出版社 |
台灣英文雜誌有限公司 |
出版日期 |
1997-03 |
獎項 |
德國萊比錫大獎 |
- 選書動機
一開始看到這本書時,覺得它的封面很逗趣,然而翻開這本書才瞭解書的內有更深的一層含意 : 因為鱷魚先生的疑惑,讓他發現,原來人們為了自己的慾望,進而殘害了大自然中的生物,而鱷魚先生也反擊了人類這樣的行為。這本書以單調的色著,加上主角(鱷魚先生)的表情與肢體動作的顯現,更加凸顯此書所要表達的議題。而從故事的架構,可以發現當時的國際社會即有濃濃的環保意識,一點也沒有過時的感覺。 因此我們選擇了這本書。
三、故事內容
描述一隻住在尼羅河畔的鱷魚無意間聽到一位來自巴黎的遊客說巴黎的鱷魚商店裡有很多鱷魚商品,她每樣都很喜歡,這下子引起鱷魚的好奇心想去一探究 竟-沒想到,一踏進鱷魚商店之後發現店裡陳列的包包和鞋子都是鱷魚先生失散多年的親朋好友,鱷魚先生難過得哭了而且一氣之下居然把正在選購皮件的漂亮小姐 給吞入腹中。最後鱷魚先生戴上那人的帽子,並將鱷魚店內的東西包成一袋,回到了埃及的故鄉。從此鱷魚們穿紅戴綠的在尼羅河畔悠閒的過著日子,風中帶著陣陣的法國香水味。
四、文學要素分析
1.主題:主題以暴露式方式表達,利用詼諧的小故事,傳達愛護動物的觀念
2.角色:鱷魚為故事主角的擬人形象傳達故事,角色描繪生動逼真,更以直接刻畫的技巧,讓讀者可以從文字描繪中得知主角性格。
3.情節:
- 開端(起):鱷魚歐曼聽見一位淑女在談論鱷魚商店,引起了他的好奇,決定出發前往鱷魚商店一探究竟。
- 發展(承):鱷魚歐曼搭著船和特快車抵達法國巴黎,但他一出現,路人全都被他嚇暈倒。
- 高潮(轉):抵達鱷魚商店,發現很多鱷魚做的商品,而且都是他失蹤很久的老朋友,歐曼感到傷心和生氣,便把一個正在購買鱷魚商品的小姐吃到肚子裡。
- 結局(合):歐曼把店裡的東西打包回到故鄉,鱷魚們穿紅戴綠的過著悠閒地生活,風中帶來一陣陣法國香水的味道。
4.文字語言:以簡潔流暢的文字表達故事,使兒童易於理解及感受。
5.觀點 : 全知觀點,敘述者知道所有角色的想法及行為,適用「他」的字眼指稱角色。
6.背景:以擬人化的主角鱷魚,搭配現實生活出現的場景作為故事背景,幻想和現實相互配合。
五、插畫要素分析
1.色彩:使用不刺眼的色系表達超現實及充滿幻想的氛圍,畫中每一頁都有不同的主要背景顏色。
2.版面設計:封面為主角的特寫,封底為故事中未出現的場景。
3.造型及角色塑造:角色具有趣味性且生動活潑。
4.框格:繪本中的每一頁圖和文字皆以有框格的形式表現,讓人有觀看畫 中畫的感覺。
5.大小比例:依據不同的距離遠近關係,物體大小也隨之不同。
6.圖文關係:以簡潔的文字說明輔助說明圖的內容,圖文關係相輔相成。
六、教學應用 :
這本書主角鱷魚歐曼,讓小朋友在看了這本書後,能夠不自覺地知道要保護野生動物的觀念。現代社會由於經濟變遷快速,讓許多人常會在不自覺中浪費許多東西。現實中的鱷魚是個兇猛貪婪的動物,但他卻有著危險的天敵-人類。其實不僅僅是鱷魚而已,許多其他不同的保育動物也正一步步走向如此的危機中。因此這本故事, 將能讓讀者了解到許多人在無意間的奢侈中,破壞了生態的平衡及許多無辜的生命。而將故事地點拉到了法國巴黎,也能讓小朋友對於國外不同的世界更加充滿了好奇 心。
七、心得
人類對於其他動物的濫殺濫捕,早已是個嚴重的世界性的問題。本書利用詼諧有趣的小故事,給予濫殺(鱷魚)的人類一個警惕,書末並用鱷魚吞食愛美的仕女來諷刺人類的虛偽跟自私,也給閱讀本書的小朋友一個很好的警惕-尊重生命,千萬不要因為私欲而殘害其他物種,這是一個可愛但卻深富教育意義的小故事。 書末鱷魚把人類吃掉,我覺得是給人類非常好的一個警訊。這本書不是走溫馨 、陽光、勵志、可愛、生活、親情路線,是從有點輕鬆的觀點出發,以鱷魚要去巴黎玩沒想到卻看見令心痛的畫面。
整個故事從休閒突然轉驚悚,動物吃人這個畫面在一般的童書並不常見,甚至可以說幾乎沒有,此書不同於一般的故事,跳脫其框架,敘述許多社會化的議題,雖然其是個有些嚴肅的主題,但作者卻運用了有些詼諧的情節安排,讓故事不至於太過平板無奇。尤其在歐曼把女人吃掉的那段,固然有些血腥,卻又是有著些徐的哀傷及惆悵,讓人看了深深感動。
留言列表